有专家称不倡导长期佩戴口罩?中疾控回应
今天(12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日,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总体继续呈波动下降趋势。数据显示,
12月22日,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总诊疗量较上周同期下降8.2%,较高峰期下降30.02%。
米锋表示,要逐步密切追踪国内外呼吸道疾病流行趋势、病原变化和病毒变异情况,加强形势分析和监测预警。进一步扩充医疗资源,做好药品供应保障,提升诊疗效率。逐步加强重点人群分类分级健康服务管理,做好疫苗接种。
近期的寒潮天气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要提高医疗应急响应速度,加强门急诊特别是夜间急诊医疗力量,适应群众正常诊疗需求。针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下冻伤、骨折、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伤害和疾病,不断的提高诊疗水平。
婴幼儿、儿童、孕妇、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户外作业人员是寒潮天气下需尤其关注的重点人群,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滑防摔倒,如出现冻伤、失温及胸闷、胸痛、心悸、头晕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介绍,据12月11日至17日的监测结果,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开始呈下降趋势,全国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构成比均会降低。整体看来,当前急性呼吸道疾病呈现以流感病毒为主,其他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态势,其中流感活动处于高位但略有下降,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活动呈波动变化,新冠病毒活动处于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专家研判认为,未来一周急性呼吸道疾病可能继续下降,病原体仍可能以流感病毒为主。
彭质斌介绍,从我国流感监测和呼吸道疾病多病原监测数据分析来看,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情况基本同步,目前均处于高发状态,部分省份已达到峰值出现下降趋势;其他呼吸道病原活动情况也基本同步,南北方差异不明显。
发布会上,米锋介绍,党中央、国务院时刻牵挂着甘肃、青海地震灾区群众。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派的2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和重症、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小儿外科、心理等专业国家级专家,与当地医务人员一道,开放绿色通道,保障所有伤员“应收尽收”。落实落细“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伤病员、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安全转运重症伤员,组织并且开展心理疏导和巡回医疗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进一步统筹医疗资源,加强灾区医务人员力量,全力救治伤员,持续做好传染病监测和风险评估,开展饮用水监测、环境消杀等卫生防疫工作,确保灾后无大疫。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傅卫介绍,秋冬季以来,城镇和乡村居民尤其是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明显增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前期应对新冠疫情的有效做法,在对患者提供诊疗尤其是儿科诊疗服务、分诊分流、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保障和服务作用。为指导各地切实发挥基层哨点作用,引导合理就医,我们推进各地基层积极做好有关工作:
一是加强基层儿科建设,充实儿科医生,并组织经过儿科专病诊治培训的全科医生开展儿科诊疗服务。
二是要求辖区综合医院儿科与基层机构对接,安排人员到基层出诊并加强带教指导,分流患者。
四是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引导群众到基层就诊,比如我们出台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10项举措并不断深化落实,就希望群众在基层就诊更便利、更舒心。
另外,我们持续开展基层呼吸道疾病诊疗情况每日监测,动态掌握变化趋势。自11月26日至今,基层每日呼吸道疾病诊疗量在100万至137万人次之间,约占全国医疗机构呼吸道疾病诊疗量的40%。同时,我们坚持基层药品、设备等物资配备周监测,目前95%以上基层机构储备的中药、解热、止咳三类药品可适应两周以上用量,90%以上的基层机构指氧仪、制氧机等设备配备达标。基层机构的服务有效适应了群众的就近就医需求,切实发挥了作用。从全国总的来看,目前基层呼吸道疾病的诊疗量相对平稳,近日有所下降。
彭质斌介绍,关于年底人员流动增加,个人如何防护的问题,建议在做好呼吸道传染病日常防护的基础上,加强以下方面防护措施:
一是乘坐地铁、公交车、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期间,建议科学佩戴口罩,并及时洗手或手消毒,做好在途个人防护。
二是65岁以上老年人、严重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儿童等,建议最好能够降低前往人群聚集的旅游景区和公共场所,如确需前往应科学佩戴口罩。
四是大型聚集活动的举办方应落实通风、消杀和健康提示等责任,并关注和遵守当地呼吸道疾病防控信息和要求。
针对有专家称不倡导公众长期佩戴口罩的说法,彭质斌表示,近期出台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聚焦公众生活、工作、学习等紧密关联的常见情形和场景,区分疫情高发和常态化等不同时期,针对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分别提出应佩戴口罩、建议佩戴口罩、建议不佩戴口罩的分类建议,更加科学精准指导公众佩戴口罩。在保证防控效果的基础上,最好能够降低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