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100米的深潜诱惑
高峰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汉子,一个从血液里就带着玩家二字的男人,在采访时他轻描淡写地说:“最近比较无聊,还是去把我的潜水证再考一个星吧。”他对于潜水的专业程度,已能不用星级来评定了。他告诉我,星级不仅是顾客选择教练的依据,也可以测试自己在整个业界的专业水准。我在一旁故做若无其事状,其实刚刚知道潜水这项运动还要考证。为了让自己不再老土,立刻准备行头跟他潜次水。
我一直自以为水性好,不过这次潜水的经历把我的“以为”彻底推翻。首先便是学习安全知识。看上去很玩世不恭的高峰,突然非常认真地传授水下的基本手势:up,down,ok,不舒服,还有简单的平衡压力的办法;同时他还告诫我:潜水前,一定要检查自己的装备。尤其是几块看着很破的铅块,在水下调整它们非常麻烦,所以在地面上就要确保无误。除此之外还要检查空气瓶的压力和通气情况。我被要求必须背上青柠檬色的气瓶,这样才可以保证他们在发现本人不行了之后,能很快找到位置。
接着是穿上潜水服,背上空气瓶,口含呼吸器,用上下左右四颗牙咬住,嘴唇O形包住,眼睛鼻子被封起来,埋下头练习用嘴呼吸。感觉极不舒服,我几秒钟就抬起头来。“你想用鼻子呼吸了。我们潜水鼻子是封起来的,要习惯用嘴呼吸。”然后开始跟着教练下水,这才发现,其实水下还是很恐怖的。尽管平时游泳的时候,总是敢于潜水到三四米,而潜水需要大胆地吸气,看着周围都是水,很怕管子会破,海水涌进来。教练也没有给什么适应的时间,马上开始让练习一些高难动作,什么把氧气管扔了,捡回来,扔嘴里,再把水排出,继续吸气。最讨厌的是把眼镜里面灌上水,用鼻子把水排出,难度很大,稍不注意就灌进鼻子,这一个动作切勿模仿。后来还演练缺氧怎么办,氧气管关不上怎么办,把氧气瓶和潜水服脱了又在水里穿上,难度是你看不见自己。最后发现了自己用脚蹼用得很滥,不会自由地控制平衡,也不能自由地在水中摆腿,决定好好学习自由泳。最后不知道是紧张还是确实很冷,决定申请出水
总结一下,潜水还是很可怕的,这跟会游泳与否无关,不过最重要的是水性。胆子小的不要去,容易慌张的不要去,因为在水里会很郁闷
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作为初学者选择湿式就OK,毕竟不需要潜到需要保温的深度。
Scubapro对于地区的细节设计很到位,所以扁鼻子的亚洲人用Scubapro的面镜会觉得很舒服。
仪表通过你自己需要有1-3个表计,包括气压计、深度计和指南针。仪表都在一起可以方便潜水者阅读数字。
在水下利用肺呼吸一定不是一件正常的事!一般对正常呼吸的定义是:在陆地上,自发性地用鼻子做吸、吐气的动作,在水底下潜水员是用嘴部来完成鼻子的工作。所以若是你想习惯于在水下呼吸,水下呼吸技巧精进是一堂必修的课程!
在陆地上,呼吸动作几乎算是自发性的!而对于要变身成鱼的我们,需要的则是逆天而行,隔绝水上空气。
特别提示:在水中保持睁眼状态,可以让你渐渐适应在水中潜水镜里进水时的感觉。
在水下憋气绝对是一个危险的动作,保持一个持续、合理的换气频率,在自己控制下的呼吸模式是需要练习加以建立的。
人类有一些不自主的换气停歇和闭气行为,像是在不吸气也不吐气的间歇时间,使尽全力搬动重物、面部沉入水中时!相信第一次在水下呼吸的恐惧感,对许多人来说还是记忆犹新。这没啥不好意思,恐惧感与闭气行为是本能、天生的!慢而深的呼吸是在水底下最有效率的方式。试着把呼吸放缓,预先适应口鼻共同呼吸的感觉,之后一边缓慢呼吸,一边戴上面镜,用嘴呼吸20分钟左右,结束。注意用深而缓和的频率进行呼吸。
经历了水中憋气这一关后,你会觉得戴镜呼吸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虽然人不在水下,但这种呼吸仍会让你略感新鲜和恐惧,这一关里,坚持比较重要。
特别提示:在呼吸时可能会有眼花和头晕的情况出现,严重时可能还会追忆起自己的童年。这都是不适应嘴上呼吸的反应。
当你穿着完备准备下潜时,注意你的呼吸模式。如果你的呼吸因为紧张、水面前进等因素而显得有些喘时,做几个深且慢的呼吸,有助于缓和下来!一旦和你的潜伴做了OK手势准备下潜时,此时尽量将肺部的空气吐出以利下潜,当然是在可接受的舒适范围内。
在潜水的过程中,你的注意力会被分散到其他事物上,但是亦需持续地注意自己的呼吸模式。如果在不知觉的状况下,呼吸模式改变,开始感觉自己很喘、换不过气来的时候,停止一切动作!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换气控制上!将自己稳固在一个不会动的物体如礁石,以减少身体动作,控制吐气速度,而不是控制吸气的动作。因为你的大脑自然会负责这一部分,在几次深且慢的吐气后,换气速率会慢下来,换不过气的症状会消失,你也会开始感到放松。
特别提示:相信每一个初次潜水的人都愿意走到这一步。但作为负责的MH编辑,一定要告诫你:要留意前辈的每个水下动作和细节,他们的言传身教很值得参考。当遇到情况的时候,能回想起那些细节,很有用。